2021年,味全龍的第一個一軍球季,林子昱扛下21場先發,全季吃下108.1局高居本土投手第一,全隊也僅次於伍鐸(Bryan Woodall),但一季一季下來,他的先發次數越來越少,牛棚登板的比重逐年增加,2025年球季出賽24場全都是後援,登板最多就只投1局,在銳歐(Rio Gomez)離隊、林凱威受傷後,成為終結者陳冠偉上場前的佈局投手。
林子昱至今投22局,只出現3次四壞球,投出17次三振,防禦率1.23,每局被上壘率1.00,在聯盟所有至少出賽15場以上的投手中,防禦率僅次於朱承洋、林詩翔和王鏡銘,排名第4,保送出現比例僅次於蔡齊哲、蘇俊璋排名第3,每局被上壘率排名第7。
林子昱生涯最快球速是2023年投出的151公里,今年極速148公里,速球均速為143.2公里,使用比例高達53.8%,其他球種以變速球為主,使用比例19.5%,另外是偶而混搭伸卡球、曲球、卡特球和滑球等球種。
投球型態上並非典型的強力投手,林子昱在過去4個球季的控球也不算出色,平均2~4局會出現一次四壞球,但本季平均超過7局才會投出保送,壓制力在聯盟所有短局數後援投手中是最頂尖的一批人之一,究竟他是如何才能有這樣的轉變?
「因為比較明確,所以比較好調整,自己也知道什麼時候該準備。」上半季即將結束,林子昱感受到自己心態的轉變,「今年中繼要有每天都得上場投球比賽的感覺,跟之前定位不明確,不知什麼時候上場的感覺,心態上蠻不一樣的。」
林子昱過去2年都是先發、後援兩頭跑, 就算是後援,定位多半在長中繼,很難「算計」自己幾時可能登板,但目前定位為投第8局的佈局投手,隨著比賽進行,對自己上不上,總會有個底。
除了心態上的安定感,林子昱成績大幅進化也有技術面的提升,「平常在傳接球時,葉總(總教練葉君璋)會在我動作跑掉時做出糾正,然後每天待在牛棚,就算沒有上場,也會做準備,長期下來,我的變化球控制能力就進步很多,持續出賽,對打者的熟悉感也越來越好。」
變化球更能控得精準,讓林子昱所投出的四壞球比率降低很多,無形中危機處理能力就變得很不錯,壘上跑著成為殘壘的比率高達93.2%,24場出賽中也只有1次救援失敗。
以目前的定位,林子昱有點像是去年的銳歐,當然跨局和吃局數的能力沒那麼驚人,「沒有像銳歐那麼厲害,去年他根本就像神一樣,要做到他這樣很難。」但他很想嘗試一下像銳歐去年那樣每周好幾場,或者連續2、3場都跨局登板的感覺,「我知道不容易,但這是一種挑戰,想要試看看,當然還是要看球隊需要。」
每次登板最多投1局,但必須場場比數接近的壓力,以及像第一年那樣每周固定先發,那一樣比較難?林子昱沒有答案,但他說,「比賽差個1、2分,上場壓力一定會有,但我很享受這種感覺,很有挑戰性。」